
作者:池宇峰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方 方
在《人的全景》这本书中,作者试图探讨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如何解释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特别是人的决策、动机、情绪以及背后的机制。这个问题其实是心理学作为一个学科存在的核心问题。为了写好这本书,作者阅读了心理学多个领域(包括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生理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的经典著作和前沿文献,足见作者在这本书上的用心。 这本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术专著,而是作者立足于对人、社会和自然的理解和洞察,并在实证研究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的结果。作者提出了全因模型,将维持平衡状态看作人的终极目标,认为人的行为和思维是平衡态受外界刺激后的反应和产物。这个模型来源于作者对生活细节的思考,通过深入的探究去追溯行为和思维的本质和本源,最终找到可能具备普适性的答案。全因模型不执着于某些细节,在理论框架上有很好的概括和升华,用这个模型去解释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显得既简洁又深刻。 除了解释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全因模型,这本书还强调了人认清自己的重要性。初读本书时,我收获颇多,不仅是因为书中包含作者对个人、企业和社会的理解,更是因为他提出了认识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及其背后的意义。现实生活的压力往往让人疲于奔命,人们越来越少将注意力放在审视内心和认识自我上。这本书给出了人需要深刻认识自己的一个重要理由,它将认识自我视为人获得进步的必要前提,认为人只有认识了自我,才能改变自我,最终进步。书中以此为脉络,一步步展现了人天生的局限、本能引发的错误,从沟通、观念、改变等多个角度去阐述人可能犯的错及相应的解决方案。不仅如此,这本书还给出了诸多方法来帮助人认清自己。这些方法简单易行,不存在深奥之处。 这本书另一个值得称道之处在于,它将诸多心理学理论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表述出来,能极大地帮助人们对自己的心理状态形成初步认识。在过去数百年中,人类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对自身的认识却举步维艰。对于承担认识人类自身这一使命的心理学科,艾宾浩斯曾这样描述它的发展:“心理学有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早期心理学是哲学范畴的,是人们对“灵魂”的思考。直到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受自然科学的影响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开始,心理学才开始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学科。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其目标是在适宜的水平上客观地描述行为,解释行为产生的原因,预测将会发生的行为,最后控制行为以提高生活质量。当前,大众心目中对心理学可能有些误解,认为读心术、心灵鸡汤等就是心理学。但这本书的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心理学理论和名词做了恰当的阐释,让心理学变得更加亲近非专业人士。 该书洋洋洒洒20余万字,无论读者的专业背景如何,是否曾对书中讨论的问题有过思考,都能愉快地阅读,不至于为理论和术语所困扰,从而使读者更加理解心智之谜和行为之理。 (作者为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院长)
|